伊朗眼下面临的局势可以说是“雪上加霜”。2025年9月27日,联合国安理会重新启用了对伊朗的老制裁,这可是时隔十年后的重大转折。而造成这一切的深层原因,很大程度上和伊朗在军事合作上没能及时与中国建立牢固关系有关。要是当初更早接受中国提供的装备和技术支持,也许现在局面会完全不同。
伊朗的核计划和导弹发展一直是国际焦点。2015年,伊朗和几个大国签下《联合全面行动计划》(JCPOA),联合国安理会随后通过第2231号决议,暂停了此前的一系列制裁,比如武器进出口禁令和核相关物资限制。那段时间,伊朗经济压力明显减轻,石油出口恢复,军工体系也得到喘息机会。可是2018年,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并恢复制裁,局势开始恶化。到了2025年,因伊朗核活动严重超标,英法德三国在8月28日启动了所谓的“快速恢复制裁机制”(snapback),等于一键恢复了制裁。
伊朗吃亏的关键在于过度依赖俄罗斯。早在2015年,中国高层就主动访问伊朗,表示愿意展开军事合作,2016年中国国防部长更是亲自登门,释放出极大诚意。但伊朗并没有回应,而是继续倾向俄罗斯,采购了S-300PMU2防空系统,用来保护首都和核设施。可现实证明,这个系统并不可靠。
展开剩余69%2025年6月,伊朗和以色列爆发为期12天的冲突。以色列空军对伊朗的核设施和导弹基地发动精准打击,结果伊朗的防空网形同虚设。以色列战机轻松突破,炸毁了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重要设施。伊朗虽然有上万枚导弹可以打击以色列本土,但由于防空能力薄弱,反击效果大打折扣。事后评估显示,S-300系统在反隐身作战中几乎无能为力,导致损失惨重,甚至包括多名核心核专家和军方高层的被击杀。西方国家正是通过这场冲突,看穿了伊朗的弱点,从而更有底气推动制裁回归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基斯坦。长期以来,巴基斯坦与中国在军事上合作紧密,装备体系几乎是成套引进,包括歼-10C战机和红旗-9防空系统。2025年5月,巴基斯坦和印度爆发短暂冲突。巴基斯坦空军凭借歼-10C击落7架印度战机,自己却零损失;防空系统更是成功拦截印度导弹,作战表现亮眼。结果,巴基斯坦不仅在战场上赢得了主动,还在外交舞台上大幅提升地位。印度在短时间内不敢轻易挑衅,联合国大会上巴基斯坦总理高调宣布胜利,获得广泛关注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巴基斯坦展示实力后,沙特阿拉伯立刻靠拢。2025年9月17日,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互防协议,本质上是沙特希望依靠巴基斯坦军力来平衡以色列的潜在威胁。双方合作重点放在海军训练和联合防御上,沙特出资金和技术,巴基斯坦负责军事执行。这份协议让沙特增强了安全感,也进一步提升了巴基斯坦在中东的影响力。
相比之下,伊朗的处境就尴尬了。战争失利后,他们才开始反思,传出想引进中国的红旗-9防空系统和歼-10战机,以弥补防空短板。但如今制裁已经重启,武器进出口禁令再次生效,核与导弹相关的物资和技术全都被封锁。伊朗经济遭受重创,货币里亚尔大幅贬值,进口渠道受阻,军工升级陷入停滞。国内安全局势恶化,高层频繁遇袭,亲美势力趁机活跃。新总统马苏德·佩泽什基安原本想借外交改善经济,但在制裁和内部渗透双重压力下,举步维艰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和俄罗斯虽然力挺伊朗,9月26日还提出延长豁免的草案,但在安理会投票时,15个成员国中仅有中国、俄罗斯、巴基斯坦和阿尔及利亚支持,9国反对(包括美英法等西方国家),韩国和圭亚那弃权。最终,制裁还是在9月27日正式恢复。伊朗外交部的抗议几乎没人理会,西方态度坚决。
总结来看,伊朗因过度信赖俄罗斯而忽视与中国的合作,最终在防空上暴露致命短板,战争吃亏,制裁重来。而巴基斯坦恰恰相反,选择信任中国,不仅赢得战争,还收获了战略红利,甚至吸引了沙特的主动靠拢。国际关系就是这样,伙伴选对了能赢得未来,选错了就要付出沉重代价。可以预见,伊朗未来的动荡才刚刚开始,他们必须认真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,否则还会错失更多机会。
发布于:天津市西瓜在线配资,股票怎么配杠杆,对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