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中国成立后,57位开国上将个个都是人才出众的英雄人物,要说谁的军事水平最厉害,一时半会儿确实难以分出高下;不过要论谁指挥的兵力最大,这个答案就不用多想,肯定是邓华。1953年春天的反登陆战中,他带领着135万部队上阵,那也是志愿军在朝鲜作战时人数最多的一次。
其实,兵力多不一定就越牛逼,要是不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,反倒可能弄巧成拙。比如胡宗南,人们常说他不过是个团长,但他带那么多的精锐部队,结果也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,搞得整个阵势都受影响啦。
其实,邓华能带领135万人去打仗,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能力有多强。看看开国将帅里边,真正指挥过百万大军的也就四个人:彭老总、林总、粟裕,还有邓华。他们都属于那种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”的天才,遗憾的是,最终个个都遇到了些小坎坷。
在这四个人里面,其他三位都是事件的核心人物,而邓华则算是被卷入其中的小角色,本来有机会避开风头,但他没有跟着别人跑,宁愿被拉扯,也没有说两面话。
在之后那十多年的起伏中,邓华也曾两次得到重新工作的机会,结果他都自己拒绝了,这份刚直不阿的精神,真让人佩服!
1959年,原志愿军司令员彭总引起了轩然大波,许多与他关系密切的人都被叫去表态,邓华这位曾经的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也面对了不小的压力。
他并不愿意趁机挑拨,也明白彭总讲的大多是真话,所以能不说话就不说,实在推脱不过去,最多也就是说“彭总脾气有点急,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大多都挨过骂”。
这番话看上去像是在抨击,不过跟会议一点关系都没有,也没有涉及任何道德批判,结果有人觉得不舒服,就让他再“想想”。到了这个时候,邓华就表示什么都不想管了,最后被人认作“假批评,真护短”,又被当作“彭的人”,于是就离开了部队。
原本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,指挥过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的邓华,能力挺不错,也挺受信任的。其实只要稍微耍点手段,跟着潮流做点“材料”,大概率也能混过去。
不过,邓华一向实事求是的性格,使得他没低头妥协,从那之后,便迎来了一段长达十八年的起伏岁月。
从庐山回来以后,邓华被闲了好几个月,直到1960年夏天,才得到新任务,赴四川担任主管农机的副省长。
这几个月的“宅在家里”,让邓华思绪万千,虽然心头沉甸甸的,满是难过和遗憾,但他还是坚信,不管身处哪个岗位,都要拼尽全力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一到四川,邓华就赶紧去见了西南地区一把手李井泉。从李家出来后,他立马跑去买了好多农机方面的书,自己琢磨起来。毕竟,这个行业他之前没打过交道,只能靠学习,用心搞清楚,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,帮到老百姓。
等他把书里的东西差不多弄明白以后,就立马出发到一线去,用实践来验证理论。那时候有人劝他说,省委没给太多实权,副省长这职位更多算个名义上的职务,没必要一直折腾自己,不如趁此机会好好休养。
邓华一口回绝:“我拿着人民的钱、吃着人民的饭,就得为人民办事。其他的我不管,组织让我负责农机,怎么能不去农民家里了解情况呢?”
他这人说到做到,接下来的五年里,省里的170多县市、几百个厂矿都能见到他的身影,很多偏远的小村庄,县委书记都未必到过,但邓华偏偏就去了。
他还多次跟老百姓一块干活,发现打谷机挺费劲,就亲自带队把机器给改良了;在山区看到那边通电不方便,就要求农机所赶快研发不用电的轻便设备。
目睹一些百姓还吃不饱饭时,他流泪致歉:“对不起你们啊,解放这么多年了,生活还这样苦,是我们的责任啊!”他的所作所为被大家看在眼里,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在大会上就公开表扬过:
邓华同志来川的时间虽不是最长,但他走过的地方却最多,掌握的情况也非常细致深入,是个有发言权的同志。我们得向他好好学习一番。
原本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前进,没想到大运动一开始,还是有人把邓华当成了攻击的对象。
1967年春天,邓华忽然不见了踪影,家里的人急得东找西找,想请老朋友帮忙,可那些昔日的好友要么是自己也处境不稳,要么是担心惹麻烦,没人愿意出手相助。
无奈之下,邓华的妻子只好去寻求新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的帮助。抗美援朝时期,梁兴初在邓华的指挥下战斗过,得知此事就跟“造反派”头头说:
邓华同志可是老红军,也是我曾经的领导,他在革命的不同阶段都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,你们得把他交出来!一定要确保他的安全和生活无忧。
“造反派”都知道梁兴初这会儿能调到大军区当一把手,肯定是得到了中央的认可,所以他们也听了命,将邓华给放了出来。不过,邓华能“解放”出来也是在1968年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之后,会议结束后,他还第一次有机会重新归队。
大会的第一天,毛主席站在台上问:“邓华同志到没有?”邓华马上起身敬了个礼回答:“到” ,主席笑了笑说:“好久没见了,这几年来在四川,没有人说你坏话。”
这句话一出口,让邓华眼眶微微泛红,也让大家看到中央的态度,不敢再对他有非议,甚至有人开始主动拉拢。
会议一散,一位老朋友就对邓华说:“副统帅现在发话很有份,又是你以前的上司,要不你去见见他,说不定还能回到部队里。”邓华性格还是老样子:坚决不去!我早就没有任何指望了。
没几天过去,黄总参谋长就托梁兴初转达邓华,说:“你在京西宾馆住几天吧。”
这句话藏着不少信息,主席已经公开打招呼了,副统帅的心腹也抛出了橄榄枝,只要邓华点头,重新加入军队不是问题。但是邓华没有任何回应,等会议全部结束,他就启程回到四川。这次机会,因为他的傲气,错失了。
第二次是在1975年,四川举行的四级干部大会上,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请邓华上主席台坐一坐,但邓华怎么都不答应。
早在73年,成都军区和四川省委的联合会议上,秦基伟曾有过类似的举动,邓华推辞不过,只好被秦基伟拉着一起上了主席台。
不过,那毕竟是军区牵头,大家都知道邓华曾经是秦基伟的上司,传出去了也没啥大影响。这次四级干部会,可不一样,几乎全省的官员都在场,邓华可不想连累秦基伟。秦基伟低声跟邓华说了几句话之后,邓华听了以后,又激动地答应了。
原来1975年邓公奉命整顿军队,想要让一批人重返部队。一次军委会议间隙,粟裕、萧克、杨得志、宋时轮、杨成武、李达等人聊天,曾任志愿军参谋长的李达提起来邓华的处境:
前阵子我去了一趟成都,看到邓华同志自己挑着篮子在街上买菜,瘦得厉害,看来身体不太行。老同志嘛,这样不行,还是得让他回军队去。
萧克听完后点头附和:“他在四川拼命干活,把身体搞垮了。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为邓华惋惜,可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,谈话还没到最高层次,商量过后才会去向叶帅请示。邓公得知这些事情后,也马上表达了赞同的态度。
秦基伟作为大军区的司令员,也是邓公的老部下,这些事情他都清楚,听完后就对邓华说:“中央打算让你调回部队,你抓紧准备一下,这是小平和老帅们商量后一致决定的,希望你能出来干点事情。”
邓华心想,可能是为了给自己上主席台做点铺垫,提前安排让自己露脸,才会这么配合得挺开心。
那年冬天,家里准备给邓华买顶帽子保暖,他却不同意,说:“还买这种帽子,这三年,我都能穿军装啦,军帽不比买的帽子厚实啊。别浪费那钱了。”可见他心里满是期待,不过这次,还是没能如愿。
没辙呀,打算让邓华重新回军的邓公自己也受了打击,很快又掉了下去。邓公一走,没人再提起邓华的事,直到1977年邓公再次出山,邓华才有机会当上军事科学院副院长。可惜呀,这会儿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,扛不住繁重的任务,最有精力的那些年就这样白白错过了,真令人惋惜。
西瓜在线配资,股票怎么配杠杆,对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