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理书笺
图片
图片
图片
【1】
人之为善,百善而不足;
人之为不善,一不善而足。
——南宋·杨万里《庸言》
释义:人做善事,做一百件好事都不算够;人做恶事,哪怕只做一件坏事就足以败坏名声。
就像建房子需要千日功,烧房子只需一把火。一个人辛苦积累的声誉和品德,可能因为一次恶行就毁于一旦。这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,守住道德底线。正所谓"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",我们不能因为做过好事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而应该把每一个选择都当作对品格的考验。
【2】
善气迎人,亲如弟兄;
恶气迎人,害于戈兵。
——春秋·管仲《管子·心术下》
释义:用善良的态度对待别人,就像兄弟一样亲密;用恶劣的态度对待别人,比刀兵相见还要有害。
一个人的气质和态度,就是他最好的名片。善意如春风化雨,能温暖人心,化解隔阂;恶意如寒霜利刃,伤人伤己,制造敌意。现代心理学也证实,人的情绪具有传染性。当我们带着善意与人相处时,往往能收获真诚的友谊;而恶意待人,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。
【3】
忠邪不可以并立,善恶不可以同道。
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为裴令公举裴冔表》
释义:忠诚与奸邪不能同时存在,善良与邪恶不能走同一条路。
黑白分明,是非清晰。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我们常常面临选择,而有些选择是没有中间地带的。就像光明与黑暗不能共存一样,我们不能既想做好人,又舍不得做坏事的便宜。这种非此即彼的人生态度,虽然看似严苛,却能让我们在道德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清晰。
图片
【4】
人之善恶,不必世族;
性之贤鄙,不必世俗。
——东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论荣》
释义:人的善恶品性,不在于出身门第;品德的高低贵贱,不在于世俗地位。
在等级森严的古代,王符就敢于提出"英雄不问出处"的观点,实属难得。他告诉我们,品德与出身无关,善恶与地位无涉。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家世背景,而在于他的品格修养。这种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:真正的贵族是精神贵族,真正的低贱是品德低贱。
【5】
为善不同,同归于治;
为恶不同,同归于乱。
——先秦诸子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
释义:做善事的方式虽然不同,但都能带来安定;做恶事的方式虽然不同,但都会造成混乱。
善如春雨润物,虽然形式各异,但都能滋养生命,促进和谐;恶如病毒传播,无论表现如何,最终都会破坏秩序。这提醒我们要看清行为的本质和后果,而不是被表面现象迷惑。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,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,选择那些能够带来积极结果的行为方式。
【6】
尧为善而众善至,桀为非而众非来。
——战国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·应同》
释义:尧帝行善,天下的善人都来归附;桀王作恶,天下的恶人都来投靠。
一个人的品格就像磁场,会吸引同类的人。当我们选择善良时,身边自然会聚集善良的朋友;当我们选择邪恶时,也会被恶人包围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规律,更是一个人生法则。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,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品格;想要遇见好人,首先要成为好人。
图片
往期回顾
01
孔子、屈原、陶渊明等圣贤留下的仁义密码,也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密码!
02
颜之推、韩愈等都在用的处世哲学:句句戳中人性要害,早懂早受益!
图片
点点赞
图片
点分享
图片
点在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西瓜在线配资,股票怎么配杠杆,对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