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375年那会儿,战国里头最厉害的七个国家之一,韩国,出手把个小角色郑国给灭了。郑国嘛,就像是在那大舞台上跑龙套的,结果被韩国这个大腕儿一脚踢出了历史舞台。
很明显,申不害这个在郑国当小官的,马上就要丢掉饭碗了。
但说实话,申不害只是个小官,他对郑国压根没啥归属感。
毕竟,这世上多数人没法跟田单比,他不是从菜市场的小管事儿一路攀升到即墨大夫的位置,还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嘛。
其实吧,每个人都心里头盼着自个儿能有点儿与众不同,可这事儿吧,反倒暴露了自己其实很普通。
郑国灭亡之后,申不害丢了饭碗,他没多想,立马转身就去了韩国,在那谋了个小官职干着。
到底是个啥样的小官,历史上没提,可能就是在城门那儿查查看你有没有通行证的小角色,或者是管粮仓里数大米账目的账房先生。反正不管咋说,申不害呢,吃饭穿衣是没问题了,但日子也没啥大进展。
要是说,申不害对官场的平凡和梦想的熄灭并不太在意,那他真正觉得煎熬的,就是在漫长的黑夜里,独自一人时,那种铺天盖地而来的孤独感和不知所措的迷茫。
人们心里那些不好的情绪,说到底,其实就是因为自己啥也没做好而生气。
不过话说回来,你的那点怒火,跟广阔的生活比起来,简直就是九牛一毛,微不足道。
当你过日子的时候,生活知道你是谁吗?时光匆匆流逝,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,历史又是否清楚你是谁呢?
想出名立业的人,从东单一直排到什刹海,那么多人呢,凭啥非得是你申不害能成功?
谁会去数天上每颗闪过的星星呢,谁又能打包票说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都会被人们铭记?
因此,咱们可以用电影《少林足球》里的一句话,来简单说说这个小角色心里的苦楚:
这儿有个打扫厕所的活儿,你先干着,别老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事儿了。
没错,人这一辈子,谁都会做梦,可没有一个人会永远活在梦里醒不过来。
小官申不害,老老实实把日子过好就行,你的那些幻想,是时候放下了。
公元前354年的时候,韩国的老大是韩昭侯。
别看韩国打败像郑国这样的小国显得挺厉害,但实际上,在战国那七个大佬国家里,韩国地盘最小,实力也最弱,简直就是块好欺负的软肉,谁都能上来踩一脚。
比如说,韩国上头的魏国,那年就不安分了,挑起事端,直接出兵攻打韩国,给韩国找麻烦。
敌军逼近,韩昭侯心里头开始有点儿发憷了。
自己其实能打,但就是怕输了承受不起后果。
如果魏国在这场战斗中失利,他们家有底气,能扛得住,大不了重新来过。但咱们这边要是败了,那可就是全赔进去,输得干干净净,啥都不剩了。
韩昭侯拿不定主意,大臣们提的建议一个比一个离奇。
有人说得赶紧趁夜打包走人,有的人则琢磨着挖个地洞躲起来,还有的主张去求神拜佛,连忙去祠堂祭祖,求祖宗保佑。更有人干脆说,咱们别挣扎了,直接投降算了。
看来,韩国之所以显得不那么强大,是有原因的,主要是因为韩国的大臣们确实都不太靠谱。
就在这紧急时刻,申不害挺身而出。
大伙都不清楚这位小官是咋溜达到大殿参与讨论的,只见他在人群末尾挤来挤去,好不容易半个身子露了出来,接着就跪在韩昭候跟前,蹦出这么一句:
要帮韩国渡过难关,最管用的招数是展现咱们的软肋。
韩昭侯一听,心里直嘀咕,这不是明摆着嘛,咱韩国本来就不强,哪还用特意去装弱呢?
申不害说,这话不对头。你看咱们周边的鲁国、宋国、卫国,一个个都跑到魏国那边去献殷勤,又是送钱又是送礼的。但这些玩意儿,魏国根本不缺,都是些表面的东西。所以说,靠这种巴结示弱的手段,根本没用。
韩昭候一听这话,立马来了劲,赶紧追问:“照你这么说,咱们该怎么展现自己的弱小呢?”
申不害说的挺直接,就是说,别的国家都是派使者去魏国,咱们韩国不一样,到时候您得亲自走一趟。这样一来,咱们对魏国的敬重和看重,不就明摆着了吗。
另外,你去见魏王时,啥贵重东西或者礼物都不用带,更不需要割让地盘。你只要拿着玉圭,在拜见的时候递上就行。
玉板,这玩意儿是古代大臣们去见皇上时必须拿着的一个东西。
申不害叫韩昭侯带上玉圭去见魏王,他这做法,摆明了是想让韩昭侯替韩国表个态,意思就是承认魏国最牛,魏王才是老大。
没错,魏国财大气粗,对金银财宝不感兴趣,也不眼馋你们韩国那点儿小地方,魏国真正想要的,是面子。
这两年,魏军到处打仗,谁心里没点数,魏王那是想一统江山的节奏。你韩昭侯呢,对着魏王那点不言而喻的小九九,一个劲儿地夸,魏王肯定就把你当自己人了。成了自己人,这仗嘛,基本上就等于不会开打了。
要是说申不害靠那套表面顺从、暗地里使坏,还有忍气吞声过日子的把戏,只能让人觉得他是个卑鄙的小人的话,那他接下来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,可就真让人对他另眼相看了。
韩昭侯照着申不害出的主意,顺利赢得了魏王的信赖,之后韩国和魏国就停止了战争,两国变成了友好邻邦。
不过,韩国占了便宜后,在其他国家面前开始耍起了小聪明。
韩昭侯拿着玉圭去拜见魏王这事,魏国觉得那是韩国在向他们低头表示尊敬。但别的诸侯国可不这么想,他们觉得这是魏国在仗势欺人,硬逼韩国低头,做的是欺压小国的坏事。
各国这回看清了,魏国想要一家独大、称霸天下的野心,于是都慢慢跟魏国拉开了距离。
说白了,到了战国时期,魏国那德性,把好多人才都给整跑了,慢慢地都离开了魏国。
军事奇才吴起,他的出身地在魏国。而推崇仁爱治国理念的孟子,同样也是魏国孕育的人才。
张仪这家伙,是鬼谷子大牛的门生,他原本是魏国人。还有那个搞改革变法的商鞅,其实也是打魏国出来的。
韩国这么一折腾,魏国在战国圈子里算是名声扫地了。
肯定的是,申不害老早就把这一切都琢磨透了。
对他来说,讲话方式咋样都行,但做事得确保能搞定,达到目标。
就是说,说话别说得太死,但做事可以做到底,就是这么个理儿。
明显啊,千万别去惹申不害,要是惹毛了申不害,那结果可就是:
到死都不明白死因是啥。
然而,韩国那边的事儿,还没到头呢。
魏国在韩国那边刚撤完兵,紧接着转头就朝赵国进军了。
魏国其他方面可能不太出众,但要说军队的战斗力,那绝对是杠杠的。
吴起在魏国待的时候,搞了个特种部队,名叫魏武卒。这支队伍装备好得很,战斗力超强,行军速度也是飞快。在他离开魏国前,这支部队就已经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了。
没一会儿,魏军就把赵国的都城邯郸给团团围住了。
赵国的老大,叫赵成候。
战国时期,国家间打仗很少是单对单的较量。哪个国家想先动手,就会拉上几个帮手,一起上阵,形成多对一的优势。而被打的那一方,一看情况不对劲,也会赶紧找人帮忙,打电话求支援。
赵成候瞅见魏军那凶猛的架势,心里直犯嘀咕,感觉自家军队可能挡不住。他二话不说,赶紧给韩昭侯打了个电话,想让韩国伸出援手,来帮忙对抗魏军。
这时候的韩昭侯,已经十分看重申不害,把他提拔成了自己最得力的智囊。
接到求援的消息后,他立刻把申不害叫过来,想听听他的看法。
上次你帮我搞定跟魏国那档子事,做得相当到位,这次你也来帮我琢磨琢磨对策吧。
说实话,申不害在决定是否要帮赵国这事儿上,其实挺容易拿主意的。
申不害这个人挺精明,从不做亏本的买卖,因此,他绝不会因为什么江湖规矩或者道德仁义去帮赵国一把。
他之所以会伸手帮赵国,说白了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么做好处多过坏处。
但是,面对这么个简单问题,申不害却偏偏选择了不说话。
申不害心里清楚,要是君王说话不保密,国家可能就没了;大臣做事不保密,那自己的脑袋可能就不保了。
韩昭侯当国君那会儿,要是他不精明点,遇到啥事儿不多听听手下人的建议,韩国可就危险了,说不定就得完蛋。
身为朝廷大臣,我得处处小心,做事得精打细算。我心里清楚,说话的力量可大了,一句话能让我飞黄腾达,人生达到顶峰;可要是说错了,也可能让我惹上杀身之祸,掉进永远翻不了身的深渊。
跟在大佬身边就像走在悬崖边,得时刻提着心。
你让我挑个决定,可要是我的想法跟你心里想的不一样咋办?
你想去帮赵国,我却说不该帮,可你要是不帮,我偏偏觉得该帮一把,难道我真是喜欢跟你唱反调吗?
因此,申不害为了避免和韩昭侯闹僵,就简单回应了四个字,就是:
琢磨琢磨。
他根本没回家琢磨这事儿,而是立马就找上了韩国的两位大佬,一个叫赵卓,另一个叫韩晁。
他找这两位老兄,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他们帮个忙,在韩昭侯耳边吹吹风,劝韩昭侯出兵支援赵国。
你们来说说看,有啥意见赶紧提。不过得提醒你们,万一韩昭侯不高兴了,那锅可就得你俩先帮我扛着了。
这么一来,经过那俩哥们的一番试探,申不害算是把韩昭侯的心思给琢磨透了,知道他心里头想的是要帮赵国一把。于是,他乐呵呵地就跑到韩昭侯跟前,直截了当地说:“我这几天琢磨来琢磨去,觉得咱们还是得帮赵国!”
这次,申不害可真是出尽了风头。
韩昭侯一听申不害的话,心里头那个高兴啊,觉得这家伙跟自己的想法简直不谋而合。打那以后,他对申不害是越看越顺眼,喜欢得不得了,没过多久,就直接提拔他做了相邦。
韩国派兵去救赵国,跟齐国联手把魏国都城给围了。魏国老家告急,顾头顾不了尾,没办法,只能撤军。
这次战斗,其实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个“围攻魏国解救赵国”的故事。
对韩国而言,赵国算是拉拢到手了,但跟魏国嘛,这哥们儿是做不成了。
以前那套老想着跟别人示好的外交路子行不通了。魏国现在虎视眈眈,韩国要是想保住自己,唯一的办法就是得变得更强。
要是你把一个小学生送到战国那时候,他也会跟你说,那时候想要国家变得更强,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革。
申不害身为相邦,心里头肯定明白这一点。
魏国搞了个李悝变法,楚国推行了吴起变法,秦国实施了商鞅变法,齐国呢,也有邹忌变法。至于韩国,就让我申不害来开个头吧。
打从这会儿起,申不害整个人都变了样。
他现在变得光明磊落,不再像以前那般阴险狡诈,也不再耍什么阴谋诡计了,反而行事果断,是个正直无畏的人。
好像,以前那些所有阴暗的过往,诡异多变,其实都是在给现在的美好日子打基础。
没错,申不害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。
在郑国被灭那会儿,满地都是破砖烂瓦,申不害头一回深切体会到这世间的无情。
之后,在韩国官场最底层那段枯燥、懒散、看不到未来的日子里,申不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在浩瀚世事面前的微不足道。
最终,他在伴随君王一路攀升的过程中,慢慢感受到了策略心机的威力以及权力背后的无情冷漠。
不过,这又算得了啥呢?
不管碰到啥情况,申不害心里头那个理想一直都没丢。这理想啊,不会因为有钱没钱、地位高低就没了。富贵也好,贫贱也罢,权势大或小,都动摇不了他。
如今,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。
申不害的大规模改革行动,正式开始了。
首先,申不害这家伙开始对韩国的贵族们动手了。
这是老传统了,每当国家要搞改革,首先得从贵族动手。
这些王公贵族啊,吃啥都不满足,干啥都不行,却白白占据着韩国不少社会资源。申不害一声令下,就把他们的特权给取消了,像是不用干活也能拿钱,没功劳也能升官这种好事,都没了。接着,他又动手清理了他们的财产,像抄家、把土地收归国家这种事,都做了。这样一来,他们基本上就算是被整垮了。
搞定贵族,韩国能捞到不少好处。贵族的钱袋子,直接变成了国家的钱袋子,贵族手里头的东西,现在大家都能沾点光。别的不扯,光是这一点,对经济发展那就是大大的推动力。
再者,申不害对官员管理也动了动手脚,其实这改动挺直接的,说白了就是,在韩国这个大平台上,只要你有本事,尽管来展示,立下功劳就能升官发财,要是只想混日子,那还是趁早走人吧。
这么一来,韩国的人事制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,朝堂上很快就聚集了一堆能人异士,国家变得强大富饶,看起来就是指日可待的事儿了。
除了上述两点,申不害还大力加强军队训练,同时积极推动农业发展,还有工商业和手工业,尤其是手工业。申不害对手工业特别上心,这让韩国的手工冶铁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。
大家伙儿,咱可不是说那作者瞎掰啊,你们自个儿瞅瞅《战国策》里头写的:
世上的顶尖宝剑,韩国造的是一绝...要说天下厉害的弓箭,全都是韩国产的。
韩国造的宝剑最顶尖,同样,韩国打造的武器也是最厉害的。
说实话,比起那些硬碰硬的武器,像能砍断铁的宝剑,明白事理的人心里都清楚,在韩国辅佐了十五年的申不害,他在国内搞民生、管政务,对外跟各路诸侯打交道,这才是韩国真正的杀手锏。
公元前337年那会儿,申不害在韩国去世了。
快不行的时候,申不害眼神迷离,朝着远处望,心里想着韩国这几年真是越来越有出息了。就连以前那个简陋寒酸的韩王宫,现在也变得耀眼夺目,金碧辉煌。
申不害瞧见屋梁上原本精细雕刻的木纹,竟然像是活了过来,变成了爬行的长虫。而那长虫呢,又随着朦胧的雾气缭绕,渐渐地幻化成了一条气势汹汹的飞龙。
飞龙呼气,喷出了云雾,喷出了大海,喷出了连绵的山峦。
山峦渐渐高耸成峰,峰峦又幻化成楼阁,这不是虚幻的倒影,而是一段雄图霸业,一个真切发生的梦想。
以前,申不害还没啥名气,就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时,他也曾在黑夜降临的时候,做过那样的梦。
以前他像是在梦里一样,但现在,他已经从梦中走了出来。
看来,这位法家大佬,他的心里装的可不光是韩国那点事儿,他的志向早就飘到九霄云外了。
终申子一辈子,他让韩国变得国力强盛,军队威武,周围六国没有一个敢来侵犯韩国的。
西瓜在线配资,股票怎么配杠杆,对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