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闲适吟》为士幸而居盛世,住家况复在中都。虚名浮利非我有,绿水青山何处无。选胜直宜寻美景,命俦须是择吾徒。乐闲本属闲人事,又与偷闲事更殊。邵雍生活在北宋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,虽然当时朝廷正经历王安石变法的动荡,但洛阳作为西京,却成了许多退隐官员的聚集地。邵雍与司马光、富弼等反对新法的人物交往甚密,但他自己却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,不卷入政治漩涡,而是专注于学问与生活艺术的探索。“为士幸而居盛世”,开篇第一句便道出了邵雍对时代的认知。作为一个读书人,他庆幸自己生活在太平盛世。这里的“盛世”不仅指物质繁荣,更是一个文化高度发达、思想相对自由的时代。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极盛的时期,科举制度完善,文人地位提高,科技文化都有长足发展。邵雍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文化高峰期中,并为此感到庆幸。“住家况复在中都”,第二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空间位置——中都,即当时的洛阳。北宋以开封为东京,洛阳为西京,仍是文化经济重镇。洛阳不仅城市繁华,更是文化精英荟萃之地。邵雍在这里可以与当时最杰出的思想家、文人交流论道,同时又能够享受城市的便利与文化的滋养。然而就在这样优越的时空环境中,邵雍却话锋一转:“虚名浮利非我有,绿水青山何处无。”这两句犹如一盆冷水,浇在了世俗追求的热望上。在一个人人追逐功名的时代,邵雍却清醒地认识到,那些虚浮的名利并非他真正所能拥有,也不值得去追求。相比之下,绿水青山这些自然之美,才是随处可得、真正值得欣赏的。这种对名利的淡泊态度,与邵雍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。他年轻时也曾刻苦攻读,希望有所作为,但后来逐渐意识到政治的复杂和官场的险恶。邵雍选择拒绝多次出仕的机会,不是因为缺乏才能,而是基于对自我和时代的深刻认识。他明白自己的性格和志向不适合官场,与其追逐那些“虚名浮利”,不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“选胜直宜寻美景,命俦须是择吾徒。”邵雍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生活选择标准:选择美景应当寻找真正优美之处,选择朋友则必须志同道合。这不是一种随意的闲适,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艺术。
图片
邵雍在洛阳交往的朋友圈,包括司马光、富弼、程颢、程颐等当时一流的思想家,他们不仅志趣相投,更能在学问上相互启发。这种高质量的社交圈,为邵雍的闲适生活增添了思想的深度。最后两句“乐闲本属闲人事,又与偷闲事更殊”,点明了全诗的主旨——乐闲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艺术,与被动或无奈地“偷闲”完全不同。邵雍区分了两种“闲”:一种是基于人生选择和哲学思考的主动之闲;另一种则是忙碌中偷得的碎片化闲暇。前者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,后者只是生活中的偶尔调剂。在当今这个忙碌的时代,我们常常把“闲”视为奢侈品,或者只能以“偷闲”的方式获得——刷几分钟手机、喝一杯咖啡,然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。这种零碎的闲暇虽然能提供暂时的放松,却难以给人真正的满足和宁静。邵雍告诉我们,真正的闲适不是从忙碌中偷得的零散时间,而是一种整体性的生活安排和人生选择。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,区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,什么是可以放弃的“虚名浮利”。在现代语境下,这可能意味着选择一种不那么忙碌但更有意义的工作,或者在生活中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家庭、朋友和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。邵雍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:闲适不是懒散,而是一种智慧;简单不是匮乏,而是一种丰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西瓜在线配资,股票怎么配杠杆,对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